您的当前位置:国文官网 >> 行业资讯
电子书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处于何种地位?
发布日期:2015/11/11 16:22:23   来源:   编辑:fsy   浏览:947 

  高校图书馆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,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。伴随互联网成为学习、教育和研究的“场所”而不仅仅是一种“媒介”,当下高校的学术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:新兴媒体成为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学术交流的新手段,学术博客成为记录学者学术思维过程的重要平台,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成为学生研究和学习的新型资源。图书馆资源建设方向亦将发生变化。

  当前,许多高校在制定“十三五规划”,资源建设(馆藏、数字资源)是重中之重。馆藏主要指印刷型图书、期刊。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对印刷型馆藏指标作了规定,比如综合性大学生均100册,每年年进新书生均4册;工科院校生均80册,每年进新书生均3册。按照这个标准,包括211高校在内的高校,不少是打了若干折,有的8折,有的更多。据悉,在资源建设方面,今后对印刷型馆藏的要求有所弱化,对数字资源更为侧重。但有高校领导由于学校经费紧张,打算大力削减印刷型文献,十三五期间购书为应购册数的1/5,而寄希望于电子书,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。现阶段的电子书,更多是起着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作用。

  据华中科技大学章文浪《学术环境演变中的高校教学研究所需文献资源初探》一文,不同学科教师和学者所需教学资源与学术资源的一般规律是:无论是人文社科、工科,还是医学的教师、学者,都重视学科领域的基础文献使用,如基础理论方面的原著、学术专著、学术期刊、会议和学位论文、国际同行交流等文献,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仍然要以这些文献为主。尽管出现了一些新形态学术资源,但采购经费仍然需要在传统资源上进行高比例投入。

  以当下流行的电子书数据库为例,超星电子书数字化图书近300万种,中文文本书30万种,近10年新书75万种,授权作者35万位,合作出版社200多家;方正APABI中华数字书苑收录近12万种电子书。从目前电子书的资源提供来看,我国原生电子书很少,学术性电子书比例更少,这方面与国外相比,中国出版界有较大差距。像Springer在线电子书数据库,大部分图书是电子和印刷版同步出版,收录超过54,000种STM书籍、丛书及参考工具书等电子图书,每年增加7000余本最新出版图书,供读者在线阅览。若把纸质印刷物与电子书相比,图书馆人不宜对电子书寄予过高期望。

  电子书服务模式和利用模式有优点,但也存在问题。某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曾集团采购超星电子书数十万种,设了四处镜像点,目前各镜像点服务器不时有故障,服务不正常。传统镜像不支持馆外访问,不提供整合接口,不接受定制需求,但图书馆所需的新型镜像,需要提供高清晰图像数据阅读体验,推送每日新书推荐,开放目次检索等服务。目前电子书服务商的服务远远跟不上读者所需。而且超星阅览器在不断升级中,不同的版本存在不同的问题。在产品更新方面,国内也做得并不到位。此外,还有的电子书服务模式,模仿印刷图书,也设借期、借阅册数限制等。当前还有一个现实是,由于网络设施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等原因,有较大比例高校学生用户利用网络资源并不方便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弱化了,甚至有好些馆已经消亡了。

  因此,若把纸质印刷物与电子书相比,图书馆人不宜对电子书寄予过高期望。以每年综合性大学生均进新书4册为例,假如2万在校生,年购新书8万册,以 1.8的复本数来算,所购图书也不过4.44万种。简而言之,电子图书目前替代不了印刷型图书,必要的图书经费投入应给予保障。

  来源 :中国出版传媒商报

推荐阅读